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健康快车 >> 宝宝食谱 >> 正文
2024年5月疾病风险提示
时间:2024/05/14 09:46:27作者:浏览次数:

    五月春夏之交,气温升高,细菌、病毒和各类蚊虫活跃,提醒师生员工重点关注手足口病、流行性腮腺炎、猩红热等传染病的预防,注意防范食物中毒,要继续做好聚集性疫情防范。


一、手足口病

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多发生于婴幼儿,5-7月是我市发病高峰。

传播途径: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。可经胃肠道(粪-口途径)传播,也可经呼吸道(飞沫、咳嗽、打喷嚏等)传播,也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、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造成传播。

主要症状: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,呈自限性,7-10天病程后可康复。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、食欲不振、咽喉痛等症状。

临床表现:发热1-2天后,舌头、牙龈、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,痛感明显,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,后形成溃疡。多数患儿手掌、脚底会出现皮疹,通常不痒,有时皮疹带有水泡,

其他部位如臀部、膝盖、肘部、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。部分病例无发热。少数会出现严重并发症,如脑炎、肺水肿、肺出血、心肺功能衰竭。

预防措施:

1.做好个人卫生,尤其是手卫生。在触摸口鼻前、饭前便后、护理完手足口病患者后,用清水、洗手液或肥皂洗手。家长要督促儿童做好手卫生。

2.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;不接触患者及其污染物品、污染环境。

3.做好物品清洁和消毒。儿童玩具和常接触到的物品应当定期清洁消毒(如使用含氯消毒剂)。患者的呕吐物、粪便及其污染物品、污染环境,应由受过培训人员进行清理与消毒。物品消毒可选择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(溴)消毒剂,75%酒精对肠道病毒是无效的。

4.保持居室卫生,勤清洁、常通风。

5.少聚集。疾病流行期间,不带儿童去人群聚集、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。

6.6月龄以上儿童接种EV71疫苗,可有效预防EV71相关手足口病发病、重症和死亡。该疫苗仅能预防EV71所致手足口病,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所致手足口病。


二、流行性腮腺炎


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该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,感染后一般可获较持久的免疫力。

传播途径:主要传播方式为呼吸道飞沫传播。

主要表现:其临床表现多样,病人在感染了腮腺炎病毒后14-25天才会出现流腮症状,发病1-2天后出现颧骨弓或耳部疼痛,随之唾液腺肿大,体温上升可达40C。腮腺最常受累,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-4天累及对侧。因唾液腺管阻塞,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。

预防措施:

1.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的疫苗,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有效方法。

2.保持口腔卫生。每次饭后坚持用清水漱口,早晚可用淡盐水或2%的苏打液清洁口腔,以保持口腔卫生,防止口腔腺管口继发细菌感染。

3.注意开窗通风,保持空气流通。尤其是人员聚集场所,应加强通风,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,可用排风扇、空调系统等进行机械通风。

4.做好健康监测。一旦发现有发热、咽痛、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的症状应立即就医。如确诊感染,积极配合治疗,做好居家隔离,避免出入人员聚集场所,直至腮腺肿胀消退为止。托幼机构、学校等单位应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。


三、猩红热


猩红热为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主要通过飞沫传播; 3-9 岁儿童易发,疫情多发生在学校或托幼机构。按照往年流行特点,我省在4-6月会出现猩红热的流行峰,到冬季11-12月再出现冬季流行峰。

主要表现:临床特点为起病急、发热、咽峡炎、弥漫性皮疹、继而脱皮,可出现“口周苍白圈” “草莓舌” “杨梅舌”等表现。

预防措施:

1.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。随时关注天气变化,适时给孩子增减衣服,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,勤用肥皂、洗手液以及流动的清水洗手。

2. 开窗通风,健康生活。空气良好时要多开窗通风,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保持均衡的饮食、适量的锻炼以及充足的睡眠,增强身体抵抗力。

3. 避免拥挤,及时就医。一旦发觉儿童出现发热或皮疹,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。

4. 做好消毒工作。避免与已经确诊猩红热的患儿接触,发现疑似猩红热患儿,应立即隔离。患儿接触过的食具、玩具、家具要进行消毒。


上一条:2024年5月20日-2024年5月24日幼儿食谱

下一条:2024年5月13日-2024年5月17日幼儿食谱

备案号:苏ICP备13001735号

苏州市姑苏区金塘幼儿园©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