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健康快车 >> 健康指南 >> 正文
2023年9月疾病风险提示
时间:2023/09/04 15:39:25作者:浏览次数:

   夏秋之交,昼夜温差较大,又正值开学季,重返校园,师生都需要适应调整,容易发生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,应加强自我防范意识,预防相关传染病。

   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流感具有传染性强、传播速度快等特征。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,在学校、幼托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。

   传播途径:

  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,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也可以通过口腔、鼻腔、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。

   主要症状:

流感的症状主要为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头痛、畏寒等,部分患儿还会出现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

    预防措施:

   1.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习惯。常通风,戴口罩,勤洗手,咳嗽或喷嚏时用纸巾、毛巾等遮住口鼻。

   2.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患者,避免去人员密集、空气流通性差的场所。在环境密闭、通风不良等场所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,应正确佩戴口罩。

   3.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手段。

   4.出现流感样症状后,减少人员接触,做好防护及时就诊。
  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。5 岁以下儿童易发病,传染性强,传播速度快。

   传播途径:

   手足口病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。可经胃肠道(粪-口途径)传播,也可经呼吸道(飞沫、咳嗽、打喷嚏等)传播,也可因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、皮肤或粘膜疱疹液及被污染的手和物品等造成传播。

   主要症状:

   手足口病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伴手足、口周等部位的斑丘疹、疱疹。

   预防措施:

   1.注意个人卫生,尤其是手卫生,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。

   2.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;不接触病人及其污染物品、污染环境。

   3.做好物品清洁和消毒。经常清洁和消毒(如含氯消毒剂)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,如玩具、家具等。患者的呕吐物、粪便及其污染物品、污染环境,应由受过培训人员进行清理与消毒。

   4.保持居室卫生,勤清洁、常通风。少聚集,不带儿童去人群密集、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。

   5.EV71 是更容易导致手足口病例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的病毒型别,接种 EV71 疫苗(6 月龄-5 岁)可有效预防 EV71 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。

   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。

   临床特点:

   临床特点为起病急、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,病程短。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。病毒性腹泻的病原体种类较多,包括轮状病毒、腺病毒、星状病毒、杯状病毒等。

   症状表现:

   秋季为病毒性腹泻的高发季节,多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,潜伏期 2-3 天,起病急,病情重,初期常伴有感冒症状,部分患儿还会有发热现象,继之出现呕吐腹泻症状。病程有自限性,病程一般 5-7 天。

   预防措施:

   1.注意饮食卫生,防止病从口入。餐前便后洗手,孩子的餐具、玩具定期消毒,家长也要注意自身的卫生。

   2.可服用轮状病毒疫苗。

   3.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目前没有特效药,更不能滥用抗生素,若感染,请做好隔离,及时就医。
   肺炎支原体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。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,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,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。主要经飞沫传染,潜伏期2 ~ 3周,发病率以青少年最高。

   主要症状:

   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症状轻重不一, 大多起病不急,有发热、厌食、咳嗽、畏寒、头痛、咽痛、胸骨下疼痛等症状,以发热和咳嗽为主要表现。体温在37.9C-41.9C, 大多数在39°C左右。

   预防措施:

   1.家长要让患儿多休息,卧室要保持空气新鲜,室温保持在18~ 20°C,湿度在60%左右,以防呼吸道黏液变得干燥不易咳出。

   2.饮食要少量多餐,吃营养丰富又易消化的食物,多饮水。

   3.患儿在发病期间要注意隔离,以防传染给他人。

   4.家长平时要带孩子多到绿地等自然环境中活动。

   5.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C及锌的食物。

   6.家长平时要注意天气变化,及时替宝宝增减衣服。

   7.孩子的玩具要经常消毒。

   8.要教育孩子在咳嗽时用手帕或餐巾纸捂嘴,尽量减少飞沫向周围喷射。

   9.在托幼机构内如发现病儿需立即隔离,以免传染给其他宝宝。


 

上一条:2023年10月疾病风险提示

下一条:教育有爱,生命有光——致家长的一封信

备案号:苏ICP备13001735号

苏州市姑苏区金塘幼儿园©版权所有